《那时正好》以细腻的笔触勾勒出青春记忆中的朦胧美感,将时光定格在某个恰到好处的瞬间。歌词通过樱花、单车、校服等意象构建出清新的校园场景,白衬衫上残留的洗衣粉香气与黑板擦落的粉笔灰共同编织成具象化的青春符号。时间在歌词中被赋予柔软的质感,"不紧不慢的钟摆"与"未完成的告白"形成微妙呼应,暗示着人生中那些充满可能性却终成遗憾的际遇。副歌部分重复的"那时正好"并非单纯怀旧,而是对命运偶然性的诗意诠释——某些人与事的相遇本就带着时令般的精确性,早一分则青涩,晚一刻便凋零。歌词中埋藏着对"未选择的路"的哲学思考,雨伞下故意放慢的脚步、图书馆里故意错拿的笔记,这些精心设计的偶然背后,是对青春里那份克制情感的温柔祭奠。最终所有意象都沉淀为"风翻过的课本扉页",象征着所有未言之语都化作时间褶皱里的光斑,既是对逝去美好的追忆,也是对生命阶段性馈赠的坦然接受。整首作品用看似轻描淡写的日常细节,完成了对青春本质的抒情性解构。